“责任落实不到位,要改!”
桂林市兴安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日前深入高尚镇、严关镇等3个乡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抽样检测、农产品安全用药技术指导等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不及时等问题4个,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提醒谈话,推动立行立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质量安全监管全过程、各环节,严查监管责任落实“打折扣”、质量安全抽检“走过场”以及滞留截留、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突出问题,把牢从田间到餐桌每道防线,切实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1 查办案件 狠刹“靠检吃检”歪风
“县农业农村局涉嫌虚报农产品质量检测经费。”此前,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收到巡察问题线索,针对可能存在的系统性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展开调查核实。
经了解,该县农业农村局管辖的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负责常态化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工作。
检测过程中是否存在猫腻?
带着疑问,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嘉会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进行摸排调查,详细调阅该站近3年的检测清单、采购凭证,并根据不同批次检测清单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样品采购信息,到种植场所、农户家中实地走访排查,发现该站检测样品每年报销量高达10公斤以上、报销费用约1万余元,远高于实际需求。
经深挖细查,嘉会镇时任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蒙某某违规套取检测资金问题浮出水面:2014年至2020年,蒙某某通过虚增购买样品数量、多报下乡燃油费等方式,套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10万余元。最终,蒙某某被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该县纪委监委在个案突破的基础上,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围绕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资金项目管理等工作重点开展整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排查。
经查,2014年至2021年期间,恭城瑶族自治县9个乡镇监管站均存在以多报、虚报购买样品数量、虚报向导费等方式违规套取检测经费,累计涉及资金100余万元。2023年至2024年,涉及违规套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金系列案的32名相关人员因失职渎职等被严肃追责问责,其中涉及县农业农村局前后任“一把手”4人、分管领导1人、局机关二层站所负责人2人、乡镇监管站25人。
为深入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乱象,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17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和147个乡镇(街道)纪委建立联络协调、信息互通、线索移送等机制,同步整合全市1500余名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力量,严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腐败问题。去年以来,共处置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损公肥私、截留挪用等问题线索26件,立案23件,处分16人。
2 类案剖析 精准揪出监管“病灶”
案件查办不是目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在严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微腐败”问题的同时,强化类案分析,查找行业性问题“病源”,深度剖析案件“病理”,为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整改问题、系统治理找准靶向。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系列案件有哪些特点?”“暴露出体制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带着一连串问号,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将2023年以来查办的系列案件汇总剖析,把脉问诊。
该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蔡庆表示,该系列案主要是违反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的行为,集中在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环节,多为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套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金问题,是微权滥用、损公肥私的“蝇贪蚁腐”典型。
跳出个案看类案,桂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恭城瑶族自治县虚报套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金系列案涉及多层级多名公职人员,暴露出县农业农村系统执行上级政策制度“悬空”、漠视群众利益、履行监管责任缺位等行业性问题。“就该县农业农村局履行监管责任缺位问题来说,从个案看并不突出,但将类案合并来看,该局对长期违规套取检测经费行为毫无察觉,反映出其疏于对干部及乡镇站所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等问题。”
去年以来,桂林市纪委监委共开展6轮案件质量检查和问题整改“回头看”,对全市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案件逐个“过筛体检”,开列负面清单,制发类案指导案例、典型案例汇编、工作提示和检查情况通报,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有的放矢整改种植业产品常规药物超标等突出问题。
3 固本清源 织密农产品安全防护网
善理疾者绝其源。
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治、防”协同发力,以个案深治、类案同治深化行业治理、系统治理。
“针对纪检监察建议指出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检测过程中报销流程不规范、样品量异常等问题,我们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安排专人监控筛查风险隐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样工作等制度机制7项,并在全系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及时堵塞监管漏洞。”恭城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平乐县纪委监委针对大发瑶族乡印山村柿饼等农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问题,深挖背后失职失责问题和制度短板,对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邱某某严肃问责,提醒谈话相关部门负责人6人次,推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柿子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组织170余家企业、小作坊召开集体约谈暨业务培训会,助力柿农和企业步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轨道。
既抓点上改,也抓面上治。桂林市纪委监委从系列案中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重点问题品种药残百日攻坚治理行动。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组局”联动下沉一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3轮次,同步运用“八桂农安”小程序日常巡检,对玩忽职守、截留挪用等问题进行立案查处,推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
“我们将‘数据建模’理念融入行业性、系统性领域监督,依托广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对套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金问题建立监督模型,构建‘数据比对-系统预警-调查核实-处理纠正’闭环,对价格、采购量、资金转账异常等风险发出预警提示,为精准及时发现苗头性、隐蔽性问题提供助力。”桂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