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桂林党史故事 | 粟铁匠和“红军班长”的三代情缘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摘要:“那个救过红军的粟铁匠啊,我知道,我带你去他的老宅。”在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委龙溪村,即使是在粟铁匠去世多年之后,他救助受伤红军的故事依然尽人皆知。

  “那个救过红军的粟铁匠啊,我知道,我带你去他的老宅。”在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委龙溪村,即使是在粟铁匠去世多年之后,他救助受伤红军的故事依然尽人皆知。龙溪村村民口中的粟铁匠名叫粟传谅,因家境贫寒,幼年帮佣工,靠在油榨坪街上打铁为生。

  1934年12月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在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后来到油榨坪。由于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队伍被迫迅速折转行军路线,翻越老山界。时任红一军团1师3团班长朱镇中因受伤掉队了。

  同年12月8日傍晚,粟传谅收工回家途中看见一个负伤的红军战士躺在路旁树下,他趁四周无人,急忙将红军战士背起,走了三四里路,把他藏在草堆里,找来稻草垫在他的身下,又从家中拿来棉被和食物。粟传谅嘱咐他说:“安心过夜,等我回家听听风声,再作打算。”数日里风声一直很紧,铁匠把负伤红军转移到粟氏宗祠和地母殿下,暗中送药、送饭。终于,红军战士脱离了险境。第二年正月,粟铁匠和妻子三娘(当地人尊称铁匠为三爷)把红军战士背回家中,请来民间伤科医师为他医治伤口。这时候才知道,这个受伤的红军战士名叫朱镇中,是江西瑞金人,红军长征途中,在全州负伤掉队。粟铁匠一家待他如同亲人,一日三餐有白米饭,把好东西都让给他吃,为他滋补身体,而自己一家人则以蕨粑、野菜充饥。

  2个多月后,在粟传谅一家人精心护理下,朱镇中的伤势逐渐好转了。为了减轻铁匠一家人的负担,朱镇中开始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到山上放牛、砍柴,下地干些农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伤口的痊愈,朱镇中想念部队的心思越来越重。10个月后,粟铁匠悄悄地卖掉了刚刚收获的稻谷,把凑来的4块大洋和两件衣服给了朱镇中,挥泪送别了他。

  朱镇中回到了家乡江西,又参加了红军队伍,投入了新的战斗,并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他先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工作,1961年初调总参测绘局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11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80年7月任总参测绘局顾问(副军职)。

  无论朱镇中的职位发生什么变化,他一直惦记着自己的救命恩人粟铁匠。1955年,朱镇中从南京写信到资源县中峰乡联系,但不知道粟铁匠的名字,信封上只写“油榨坪三爷收”。中峰邮电所弄不清是谁的信,好几个月送不出去,后来油榨坪街上有个兄弟中排行第三的老人打开信来看,根据信的内容分析,判断信是寄给粟传谅的,这才把信转交给他。粟传谅一看果真是朱镇中写来的,喜出望外,热泪盈眶,立即叫儿子回了一封信,两家就这样联系上了。

  1956年12月,粟铁匠受邀到南京去做客,在那里住了十多天;1962年,朱镇中第一次到龙溪村看望粟传谅一家和乡亲们,中共资源县委请他给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作做了一场报告;1976年,朱镇中又给粟传谅来信,此后他和资源县委、县政府及史志部门经常保持联系;1982年9月,朱镇中第二次到龙溪村看望粟传谅一家。1986年6月,朱镇中受中央电视台特邀,赴资源县中峰乡龙溪村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片《长征·生命的歌》第二集《坎坷的征途》。这时粟传谅已经去世,朱镇中满含热泪给恩人粟传谅扫墓并敬献花圈。朱镇中写了《青山绵绵情意长》《难忘的岁月》《鱼水情深——在粟铁匠家养伤的日子》等回忆文章在全国报刊发表,详细记述了这段难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朱镇中经常嘱咐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牢记革命前辈创业的艰辛,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永远不忘当年支持革命的人民大众。

  据粟传谅的孙子粟维胜介绍,他们两家如今一直还保持联系。2008年11月2日,朱镇中的女儿朱宁娣又来到龙溪村看望粟传谅的儿子粟家珉一家;2020年清明,朱镇中的大女儿和儿子、媳妇三人一起来到中峰,给粟传谅扫墓。还说,两家永远要像亲戚一样保持往来,让友情世代相传下去。(桂林市纪委监委)

驻桂林银行纪检监察组:通过“一课一书一看” 持续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
桂林党史故事 | 易荡平: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