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家风故事丨“错题本”方法最踏实

作者:银黄熙
来源: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摘要: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当遇到难题时,总会想起母亲的错题本,想起她在灯下抄题的背影,也学着她的样子,把每个困难都当成进步的台阶,一步一步稳稳地往前行。

  母亲的办公桌抽屉里,收藏着一个泛黄的硬壳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学生错题集”。这本错题本,从她当数学老师时就开始记,后来成了乡里中心校的副校长,本子也跟随着她。

  在我上小学时,就常看到母亲在灯下翻这本错题本。那时候,母亲教的班里总有孩子在应用题上栽跟头,每晚批改完作业,她就把典型的错题抄在本上,左边写题目,中间留空当,右边用红笔标注易错点。有时候抄到深夜,父亲劝她别这么累,她却指着本子说:“这些错题不是小事,今天不帮孩子弄明白,明天他们还是会错。”

  有一年,母亲教的班里转来个叫小宇的孩子,数学基础差,尤其怕列方程。母亲把小宇的错题单独整理在本子最后几页,便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课后辅导。那段时间,母亲的错题本上,小宇的名字旁多了不少小记号——画勾的是已经弄懂的,画星的是还需要巩固的。这些刺眼的红色小记号,是一步步通向正确答案的路标。

  慢慢长大的我,也渐渐明白,错题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笔字,是母亲在和每个学生耐心的对话。而母亲的“错题本”方法,也同样影响着我。

  参加工作后的我,每天不仅要处理、协调繁杂的事务,还要与文字打交道。一次,一份重要材料被领导退回三次,我心里又急又沮丧。当晚回到家,看到母亲正在错题本上帮一个年轻老师整理易错题型,见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这般愁眉苦脸的样子,她抬头冲我笑:“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原因。”母亲便又提到我高中模拟考数学失分的事情,引导我如何把做错的数学题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听到母亲这番话,如醍醐灌顶。第二天一到办公室,我把那份材料像记录错题本一样,逐页标注问题所在,再逐一修正:统一数据来源、理顺逻辑顺序、核对用词。改完后,我甚至自己先“模拟”领导审阅一遍。最终,经过重新梳理和修改后的材料一次性通过。

  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母亲的“错题本”方法,不只是教会学生怎么改数学题,更教会我在工作中要勇敢面对困难,并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

  母亲记的从来不是错题,而是对学生的用心,是对教育的敬畏——不管是当数学老师,还是副校长,她始终把每个孩子的困惑放在心上,用最笨也最踏实的方式,帮他们把知识的漏洞一点点补起来。而这份“不回避问题、把每件小事做到底”的认真,早已顺着那些红笔尖的痕迹,刻进了我的骨子里。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当遇到难题时,总会想起母亲的错题本,想起她在灯下抄题的背影,也学着她的样子,把每个困难都当成进步的台阶,一步一步稳稳地往前行。

荔浦:厚植廉洁文化 涵养清风正气
最后一页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