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福县罗锦镇高崇村神湾屯的田野上,260亩低洼水田一改往日春涝抛荒的景象,青贮玉米收割机与运输车往来穿梭,金黄的玉米秸秆被粉碎成优质饲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此前,永福县罗锦镇纪委在高崇村开展护航春耕监督检查时接到群众反映,部分低洼水田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每年春季易受涝害侵袭,导致早稻种植出现减产甚至绝收问题,严重影响群众收入与种植信心。
“种早稻就像等老天爷‘赏饭吃’,雨水一大,全年收入就没了指望。”“每年4月汛期一来,刚抽穗的稻子就被泡烂,十年里有七年要绝收。”在进一步走访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将低洼水田问题悉数道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决不能任由良田沉睡!为尽快推动问题的解决,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田长制”专项监督,约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人7人次,推动成立低洼田改造专班。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以“监督+服务”双轮驱动,联合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调研,既监督政策落实,又收集农户诉求,探索出“春种青贮玉米—优质晚稻—秋冬蔬菜/绿肥”的循环农业新模式。
此外,为确保新模式“种得下、长得好、收得快”,县纪委监委主动担当作为,督促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指导,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种植环节科学规范;同时,协调乡镇政府与畜牧企业达成协议收购1950吨青贮饲料,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建立“保底价+市场浮动”定价机制,确保技术指导到户、收益分红到人。
如今,在县纪委监委监督下,永福县的循环农业新模式已带动130余户农户参与,780亩低洼水田采用“青贮夏收”模式种植青贮玉米,每亩纯收入可达300元,共为农户增收89万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40%以上,让“涝洼地”真正变成“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