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部门是否落实品种改良服务?镇村干部是否主动对接产销两端……”近日,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红色果乡”桃李产业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桃子缀满枝头,阵阵果香随风扑鼻而来。当地果农正在忙着采果、装果、运果,赶往外地客商在村里的收购点卖果。该县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的身影穿行其中向种植户核实职能部门履职情况。
正忙着采摘桃子的村民廖大叔,脸上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他说:“农技部门经常来指导,今年指导我种了11亩‘光战3号’,全部挂果了,品质很好。目前市场收购价每斤4元,今年收入可达12万多元。”
近年来,全州县大力发展桃李这项“美丽产业”,在“春赏花、夏摘果”的同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据了解,目前全州县桃李种植面积4.2万余亩,年产量3.6万吨,直接为群众带来3.2亿元的经济收入。
该县纪委监委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的重点内容,探索建立“育苗—种植—销售”全产业链监督机制,主动跟进各乡镇对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同时,指导各乡镇纪委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村口接访、地头问需、专项监督等,走访种植基地、农户100多家,建立产业需求清单,推动解决冷库短缺、灌溉设施老化等难题17个。
针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多、资金多、受益面广,容易滋生“蝇贪蚁腐”的实际情况,该县纪委监委围绕人、财、物、权等重点,充分运用“1+2+N”片区协作工作模式,强化“室组地”联动,聚焦涉农补贴、惠民惠农政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下沉种植基地开展监督检查,从项目规划到资金使用,从培育种植到销售分配等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对人员敷衍塞责、部门推诿扯皮等“中阻梗”问题及时跟进、靠前监督,着力纠治解决困扰、制约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联动监督3次,发现并整改资金拨付滞后、项目验收不严等问题20个,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