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急难愁盼”热线那头传来村民老宋急切的声音:“小张同志,快管管吧!村头老李家不听劝,村规民约又不守了,今天他去上坟烧纸,风把火星子卷到后山干草堆里了,差点就燎原了!这禁烧区动火,真要出大乱子啊!”
放下电话,我心头一紧,立刻向领导汇报。镇相关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及时扑灭了明火和余烬,并对老李家进行了劝导。然而,老李家只觉得是自己烧纸时不小心,依然固执地认为村规民约禁止在禁烧区烧纸祭扫本身就有问题。这通电话,不仅仅是一个安全隐患报告,更像是一道关于陈规与新风的考题,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移风易俗,喊了多年,可这些深植的旧习——比如这上坟烧纸的传统方式,稍不留神就可能酿成祸患。
我们镇纪委迅速行动,将此事件列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刻不容缓。随后几天,我和同事们扎进村里,走访、座谈,摸清根源——根子,还是在那些习以为常的老规矩上。掌握一手情况后,我们向镇党委提出了核心建议:以村规民约的修订和执行为突破口!把上级倡导的移风易俗要求,特别是“五个统一”这样的文明规范,真正变成村民们自己的约定,变成大家共同守护的规矩。镇党委高度重视,我们纪委则扛起了全程督导的重担。
借鉴外地好经验,我们摸索着构建“党建引领+纪委推动+群众共治”的模式。核心就是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我们组织村干部、党员、还有热心的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掰开了揉碎了讨论那些“痛点”:焚烧隐患、环境脏乱差、红白事攀比成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把共识凝聚成了新《村规民约》的细则。尤其是红白喜事这块硬骨头,我们反复斟酌,划出了清晰的“硬杠杠”——“五个统一”:统一操办规模:宴席桌数不得超过20桌,正席一餐过,不搞流水席折腾;统一宴席标准:主打本地菜、家常菜,每桌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拒绝铺张浪费;统一礼金上限:大力倡导“礼轻情义重”,红包最高不超过200元,给乡亲们减负;统一服务队伍:由红白理事会统一协调,鼓励邻里互助出力,人情味不减,负担大减。统一监督管理:村委会组织监督评议小组,确保规矩落地不走样。
规矩立了,关键在执行。我们纪委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来保障:党员干部不带头,说话就不硬气。我负责督促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严守纪律规定,在自家婚丧嫁娶中率先践行“五统一”,还要主动去劝导亲戚朋友。联合镇宣传办,我们精心印发了《四塘镇“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指导各村组建“新风宣讲队”,利用村微信群、大喇叭广播、宣传栏,见缝插针地讲“厚养薄葬”“绿色祭扫”的好处,让新风吹进家家户户。执纪问责兜底!这是我们的底线。对党员干部中胆敢顶风违规大操大办、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快处一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有力震慑。
几个月下来,成效悄然显现。如今走在四塘镇的田间地头,“五统一”成了村民们操办红白事的自觉遵循。以前田埂山边常见的焚烧烟火少了,房前屋后也整洁有序多了。那天碰到村民老李,他拉着我感慨:“小张啊,以前总觉得你们管这管那,不自在。现在才真明白,这规矩定得好,是福气啊!省心省钱,邻里关系都清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