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家风故事丨针线中的家风

作者:徐维薇
来源:阳朔县纪委监委
摘要: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坚持,诠释了何为本分,何为不贪小利,童年的我对这些似懂非懂,而如今,随着时光流转,那份坚守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可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曾作为家庭“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已悄然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只能在那些复古小店里偶遇。然而,在我心中,那缝纫机特有的嗡嗡声,与外婆低头捻线、剪裁布料的身影交织的画面,却始终历久弥新。

  外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女性,虽未受过多少教育,却拥有一手缝纫的好技艺。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家人的穿戴几乎都出自外婆之手。她做裁缝,不仅追求外观的得体,价格公道,更注重质量。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结结实实,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做衣服,就要脚踏实地,绝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糊弄人。”

  正因如此,无论男女老少,都爱找外婆做衣服或修补衣物。外婆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询问每个人的需求,根据身形特点量了尺寸后,在纸上画出样式,再裁剪布料。

  我时常搬个小板凳,坐在缝纫机旁,静静地看着外婆工作。

  “外婆,你为什么总是在布上量来量去,画这画那的呢?”我好奇地问道。

  “我是在量体裁衣呀,半点马虎不得。偷懒了,衣服不是松松垮垮,就是紧紧绷绷,穿着不好看也不自在。”外婆一边比画着布料,一边跟我解释道,量准尺寸,还可以避免浪费。

  改衣服时,外婆更是讲究。她一边对比调整尺寸,一边和布料碎碎念,仿佛它们能听懂似的。她捋平衣服的后背,手指轻轻画圈,“二姨有点驼背,后背这里多留一寸布。”摸着粗布裤腰,她又摇摇头,“大伯的肚子又圆了,得再放宽两粒扣子的空间。”

  说着,外婆便熟练地沾着唾沫捻开线头,轻轻踩动踏板,飞轮迅速转动起来。随着缝纫机的挑线杆起起落落,银针扎透布发出沉闷的噗嗤声,一件件针脚细密整齐,款式虽不花哨却十分合身的衣服就做好了。大家来取衣服的时候,拿着合身的新衣服都满面笑意。

  外婆还特别节俭,那些裁剪下来的边角料,她从来都舍不得丢弃。大块的布料,她会巧妙地拼凑起来,修补破洞的衣裤;小块的碎布,则被她收集起来,为我制作沙包。她常说:“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可不能浪费。”

  长大后,我也开始学着外婆做针线活。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改工作装的裤脚,我手忙脚乱,结果缝出的线迹歪歪扭扭,像一条条丑陋的虫子爬在接缝处。

  “哎,这么着急可不行。”外婆看到后,轻轻摇了摇头,接过我手中的裤子和针线,抽断线头,拆了重缝。外婆语重心长地说:“针脚要直,不能投机取巧,一针一线都得实实在在,歪了斜了,这衣服就没法看了。”

  如今,外婆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台老旧的缝纫机依然摆在老家的屋子里。每次看到它,我仿佛又看到外婆坐在那里,专注地缝制着衣物,手指灵活地穿梭在针线之间。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坚持,诠释了何为本分,何为不贪小利,童年的我对这些似懂非懂,而如今,随着时光流转,那份坚守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可感。

清廉兴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小小说丨提前“庆祝”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