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板,项目的钱到账了吧……这都是举手之劳,大家互相帮忙嘛……不瞒你说,我最近想换个车子代步,想跟你借十万块钱……谢谢啊,借条明天一起吃饭我再拿给你……”这天,市住建局的赵局长像往常一样,向被他“帮助”过的老板“借钱”。
赵局长表面上风度翩翩、公正无私,背地里却在一条阴暗的小径上行走。他发明了一套自认为巧妙的“借”字诀窍,将贪婪的双手伸向了那些渴望得到项目批准的企业主。俗话说,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但在赵局长心里,“借钱”不还才是“真理”。“借钱”“周转”“调钱”都是借口,实质是以“借”为名,索要财物。这种“借”,带有强迫性。企业老板们都曾经得到过关照,或者为了以后继续得到关照,不得不从命。一辆辆车牌不同、品牌各异的豪车,一张张看似合理的“借条”,成为了赵局长掩盖索贿行为的遮羞布。
为让“借钱”更加合理,“借条”的金额一般小于实际金额,以赵局长的工资水平能在一定时间内还清。在写了“借条”之后,赵局长还会根据每一张借条做一份明确的“还款计划”,在计划结束时,就会按时拿到“收条”,虚构已将钱归还的虚假事实。那些“借来的资金”,往往伴随着工程项目审批的关键节点,其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
尽管赵局长自诩聪明绝顶,企图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借贷游戏”蒙混过关,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一封举报信的出现,市纪委监委开始对他展开了深入调查。
“这些钱是我借的,这里是明细。”赵局长在面对专案组人员时,详细列出了所有“借车”“借款”的清单,甚至还附上了相关证据,表明所有的“借款”都是正常往来,并且大部分已经还清。同时,他归还了借来开的车,并且与企业老板通气,说借的钱已经归还。
但很快,赵局长对抗组织审查调查的行为被专案组人员识破,其他问题线索也逐一打开缺口。专案组人员在无数的数据和线索中抽丝剥茧,逐步揭开了这层面纱的背后真相——赤裸裸以“借”为名的索贿。
借钱要付利息。赵局长最终也付出难以承受的利息——党纪国法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