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灌溉靠抽水,三天两头断流,现在水渠修到家门口,水流哗哗响,我这30亩稻田再不怕旱了!”站在新修的三面光水渠旁,四益村种粮大户张修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村民介绍,往年一下雨水沟就淤堵,水稻淹得心疼,如今水泥渠又宽又结实,排涝快得很。今年以来,会仙镇投入243万元建设的8条共6.1公里三面光水渠全面贯通,覆盖8个自然村2000余亩优质稻田,粮食亩均增产15%,村民自发在渠边挂上“清泉润民心”的红绸带。这背后,离不开镇纪委的全程监督护航。
“三向监督”破解民生难题堵点。镇党委聚焦群众灌溉需求,以“水利攻坚月”推进水渠建设,镇纪委同步跟进,打出“监督组合拳”。问需监督听民意。联合党员干部走访农户236户,重点核查淤塞、渗漏等23条民生痛点问题是否真实收集、无遗漏,确保规划设计贴合群众实际需求,杜绝“拍脑袋”工程。资金监督保质量。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筹资实行“台账式”监督,跟踪资金拨付、使用全流程;实地检查渠道混凝土浇筑情况,查看分水闸、沉砂池等配套设施是否按标准建设,严防资金挪用、工程偷工减料。进度监督提效能。紧盯党员干部清障腾地、群众投工投劳等关键环节,联合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队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纠治推进缓慢、消极应付等问题,推动工期缩短40%,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监督+”筑牢长效管护防线。下一步,会仙镇党委将牵头推行“‘建管用’一体化机制”,镇纪委同步明确监督重点。紧盯村级管护队建设,监督定期清淤巡查制度是否落实,防止“重建轻管”;跟进监督设备采购、调试、使用全流程,确保精准调控落地见效;聚焦年内4公里支渠延伸工程,提前介入监督规划设计、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保障项目连通果蔬基地、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