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村级"微腐败"滋生,近期,五通镇纪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键环节,联合镇直部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全镇23个行政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展开“地毯式”排查。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核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全面厘清农村集体“家底”,精准定位管理堵点。
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部分村委存在超标准发放村民代表及小组长误工补助等问题。针对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五通镇纪委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打出“谈话提醒纠偏、批评教育醒脑、诫勉谈话警示”组合拳。既帮助责任主体找准问题症结,又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推动基层干部知敬畏、明底线、转作风,切实提升农村“三资”治理效能。
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促提升。镇纪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挖问题背后的薄弱环节、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点,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村组财务管理流程。今年以来,共排查村级集体经济合同67份,发现问题线索11件,通过修订完善合同2份,村集体增收145万余元,有效推动村级“三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账目不清犹如‘糊涂账’,合同失范恰似‘风险口’,容易成为基层‘微腐败’的温床。”五通镇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以来,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个,党纪政务处分1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1人,真正实现抓早抓小、防患未然,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下一步,五通镇纪委将以此次监督检查为契机,推动职能部门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强化村“两委”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回头看”动态跟踪机制,对问题整改情况实施动态跟踪,防止问题反弹,切实守护好农村集体“家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